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售卖“烟卡”的店铺基本上“来者不拒”,未成年人可以随意购买,还有网店客服直言,◆★■★“没有什么年龄限制,平台也没有要求■■★■■◆”■■。
经过几日的观察◆■★★,李女士发现孩子到处找的“宝贝”是烟盒,叠成“烟卡■★◆★◆”拍着玩★◆■■,甚至花钱买“烟卡”。不仅如此,李女士和几位孩子家长告诉记者,同小区的几个孩子最近因为拍“烟卡”还闹起了矛盾。
受访专家表示◆★,从心理学上讲★◆,儿童的从众心理比较强★◆★◆■,拍■■■◆“烟卡■■★”本身是一种儿童正常的猎奇和游戏行为,但其材质的特殊商业属性会对游戏者产生熟识效应和消费诱导,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警惕。
还有商家在批发销售“烟卡”时,会强调自己的“烟卡”是■◆★“精品”“绝版★◆■■■★”。据了解◆◆★◆,一个包含500张各类“烟卡”的套餐,售价高达数百元。在一些短视频平台,部分自媒体博主还为“烟卡”带货。
无独有偶,河北省廊坊市一位小学生家长张先生向记者反映,孩子书包里最近总有烟味★★◆■◆,且在书包里翻出了不少烟盒。张先生以为孩子学会了抽烟★★,非常生气,与孩子沟通后才知道◆■■◆,这烟盒竟是■★“社交工具”◆★◆■,不少孩子喜欢聚在一起玩,谁收集到的■★◆◆★“烟卡”越多、牌子越出名,谁就能成为★◆■“孩子王”。为此,张先生的孩子用压岁钱在某购物平台下单了不少“昂贵■★■◆◆◆”的★◆“烟卡◆◆”。
记者调查了解到,根据香烟价格和市场流通程度■■◆,“烟卡◆■★■★◆”被分为不同等级■◆◆。记者实地走访了一些小学周边的商店,发现不少商店都在售卖★◆◆◆◆★“烟卡”★◆■★■,一般一元一包,一包含10张左右“烟卡★★◆◆■”★★★■◆。一些“稀有卡◆◆”甚至卖到几十元不等。
还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因为长时间沉迷◆■“烟卡”,不仅影响了学业■★◆,还对吸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此他们十分担忧。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二手平台,有商家标注◆■◆◆“没有烟味、自己制作◆★◆”的“烟卡”。
一位儿童心理研究员告诉记者■■◆■★◆,玩■◆◆◆★“烟卡★■◆”的多数是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新奇事物抱有很强的关注度和好奇心,加上游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烟卡”五颜六色的外观、新奇的折叠手法◆■★■◆★、拍★◆★“烟卡◆■★”输赢带来的刺激感很容易吸引小学生◆◆。儿童的从众心理又比较强,看到别的孩子都在玩,就想融入这样的“小圈子”★★。
他进一步分析说,对单一游戏形式的过度依赖,往往反映出孩子们兴趣爱好的狭窄。与自然的接触、人际交往以及运动锻炼对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意识地引导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黄艳建议,学校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用其他具有优良内容的卡片代替“烟卡”进行游戏;电商平台主动下架★■★◆“烟卡”★■◆★■,减少“烟卡”的流通;新闻媒体对★■“烟卡”游戏潜在的危害持续进行报道★★◆★◆◆,提升社会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共同净化环境,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孩子频繁地催他爸爸抽烟,提出要把烟盒留给他。还经常和同学一起在小区◆■★◆、放学回家的路上捡东西,一问便说是找宝贝。问家里要钱的次数也比以前多了。★◆■■”李女士说,她一度以为孩子对香烟产生了兴趣,甚至偷偷学会了抽烟■★■◆■◆。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烟卡”◆■◆■,跳出的商品页面让人眼花缭乱■★,一些店铺“烟卡”销量过万★★■◆■,不少商品图中标注着“全靠人工手检”“正版原厂真卡”“孩子最爱”等字眼,有的店铺还打出了★◆“培养社交能力”◆■■◆◆“大概率爆稀有卡★★,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出去捡烟盒了”等宣传语。
对此,黄艳认为◆★★■★◆,如果商家未经取得商标注册人同意、私自印制烟草注册商标并制成“烟卡”出售◆■◆★,涉嫌侵犯烟草生产企业的商标权。可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立案处理◆■■,商标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损失赔偿的民事责任。
天津市一小学生丽丽告诉记者,玩◆★★◆◆◆“烟卡”的主要是男孩子■■★■★★,常常在小区里看到一群男孩子趴在地上拍“烟卡■◆■”,“老师是禁止我们玩的★■★■★■,有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说■◆,有同学拍烟卡把小拇指都拍骨折了”。
原来,“烟卡◆■◆★★■”游戏还有其他规则:香烟越贵★■◆◆■,烟盒的材质越好,“烟卡”越有“含金量”★★◆■。在拍“烟卡★◆”时★★■,孩子们会不自觉和对方攀比起手中的■◆“烟卡”◆■★★,从而引发矛盾。
北京潞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艳律师说,“烟卡■■◆◆”主要来自香烟的包装盒,制造、销售★★★◆★“烟卡”的行为无形中构成对烟草品牌的宣传,会让未成年人过早接触★★★★◆■、了解烟草品牌■■■◆★◆,不利于其身心健康,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上述产品的生产者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注意事项,未标明注意事项的不得销售”等规定。
安徽亳州、湖南株洲、江苏昆山等多地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开展打击“烟卡★★■★”相关整治行动◆◆◆,执法人员突击检查商户经营场所◆■■,并向商家科普相关法律知识,宣传烟卡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
北京市控烟协会6月30日发文称◆■★,“烟卡◆◆★★■★”是变相传播烟草信息的载体,小学生过早接触烟草商标◆◆★★★★,可能会导致尝试吸烟的心理暗示。此外,部分学生为了得到“烟卡”,在路边寻找丢弃的烟盒,甚至在垃圾桶里翻找烟盒,双手极易受到细菌污染■■■◆。该协会建议对“烟卡★■◆★★◆”进行监督管理■★■★◆★。
清洁工阿姨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最近,已多次有小学生在她清扫卫生区域的垃圾桶里翻找烟盒,她每次都会劝阻孩子不要再翻找垃圾桶了◆★,◆◆◆★★“以前只有老年人来翻找塑料瓶◆◆◆◆■,现在小朋友们又来翻找烟盒,也不嫌脏,真担心他们不好好洗手吃东西拉肚子。◆◆■★■★”
家住天津市宁河区的李女士最近发现:儿子放学后不再认真写作业了■◆■,放下书包就抱着个铁盒子往楼下跑。
此外,甘肃天水、河北沧州◆◆■◆■、海南三亚、山东泰安等多地教育部门发布提示或倡议,提醒“烟卡”游戏存在的风险隐患,呼吁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
“拍烟卡本身是一种儿童正常的猎奇和游戏行为,但其材质的特殊商业属性会对游戏者产生熟识效应和消费诱导,需要引起社会关注和警惕。”上述研究员说。
不仅如此,当下正值暑期◆◆◆■,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在一些村镇的集市上,很多商贩正集中售卖■◆“烟卡”在地上铺一块布,上面摆放着大量“烟卡”。不少爷爷奶奶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逛集市时,都会在这样的商贩前长时间驻足停留,掏腰包购买◆■■★◆★“烟卡★★★■■◆”。
孩子们手里的“烟卡◆■◆◆■”来源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等社会各界开始担心◆■■◆“烟卡★◆■”的潜在风险。
4月26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就■■★★“烟卡”问题提出■◆■,要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便利店★■◆■■◆、超市、文体用品店等向未成年人售卖烟盒、■■◆◆◆“烟卡■◆■◆”等物品的行为进行劝阻★■。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压实属地监管责任◆◆,采取行政约谈、发送监管函等方式■★★◆■★,要求属地互联网企业自主清理电子烟、“烟卡★◆◆■■◆”等商品信息■★◆,关停非法销售店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等地加强假冒卷烟注册商标“烟卡”的线索摸排,追溯非法利用卷烟注册商标生产、销售“烟卡★★”的生产源头,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有医生表示■★◆,“烟卡”游戏还可能带来其他健康隐患。孩子们皮肤娇嫩,在粗糙的地面反复重击和摩擦◆■◆★■■,容易造成破损和感染。而有的孩子为了获取“烟卡★★◆”,会去翻找小区的垃圾桶,容易感染细菌或者病毒。
索要也是小朋友获取★★◆◆◆“烟卡★★”的途径之一,多位受访者表示■■◆,现在出去聚餐★■,如果桌子上摆着烟★◆■,一会儿就会有小朋友过来问“烟抽完了没?抽完了可不可以把烟盒给他■■■■?”如此反复,不仅影响聚餐的心情◆◆★■★★,也让大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颇为担忧:“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烟卡■★”引发的种种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除北京市控烟协会发文建议对“烟卡”进行监督管理外,近几个月以来,针对“烟卡◆◆◆★”带来的危害,多地已开展相关行动。
对此★■■,上海政法学院社会治理研究院教授章友德认为,从未成年人成长角度看★★◆,★■■■◆◆“烟卡◆◆★■■■”带有传播烟草信息的功能,被用来当作未成年人游戏和社交的载体实在不妥◆■★■★。★◆■◆◆“烟卡★★”上印着香烟信息■■★◆■◆、沾有香烟味道,存在给未成年人尝试吸烟带来心理暗示的隐患■◆。一些玩“烟卡■◆★◆★”的小学生对香烟品牌了如指掌,花费大额金钱购买“烟卡”,甚至按■◆◆■★★“烟卡”贵贱来给朋友分等级,这些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良的价值观◆★◆,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在城乡接合部,玩烟卡的孩子普遍比大城市要多,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有的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也比较缺失★■★◆。◆■■◆★◆”章友德说★★★★★■,★■“烟卡”现象折射出孩子在成长关键期★■,兴趣爱好的单一化与户外活动的匮乏。
近段时间以来■★■◆,“烟卡■◆★◆◆★”“烟牌◆■★”的游戏越来越火爆,道具源自香烟盒,孩子们通过折叠香烟盒的盖子制作成长方形的卡片◆■◆◆★★,放在地上轮流拍■◆,谁能将对方的■◆◆■★■“烟卡”拍翻面■■★◆◆◆,就能赢得其“烟卡”★★■■。
“烟卡■◆”热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担忧◆■★■★◆。有家长表示◆■,孩子们会根据◆■◆◆■“烟卡”的品种界定价值,容易让他们沾染攀比之心,而且输赢的比赛也类似变相赌博。还有家长认为,“烟卡”会给孩子带去心理暗示,诱导他们吸烟,“售卖时应该像售卖香烟一样限制年龄”◆◆■◆★■。
据公开信息,福建福州9岁男孩明明最近右手手背出现一个肿块★★■◆■,蚕豆大小,摸上去有囊性感,还会滑动。其家长带明明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为腱鞘囊肿■★■,病因很大程度与玩★◆“烟卡”相关拍“烟卡★◆★”时手背需要拱起,用空掌心反复拍击桌面,直到把卡片掀翻■★★◆★◆。
记者在这些销售■◆“烟卡★★★”的评论区发现,有人咨询是否为正版时★★◆■,有留言称“保真■★★,特别脏,上面还有烟味”★◆◆■◆。一家销量较高的店铺,其宣传页标注★★■“全新、干净★■■◆、卫生”■◆,当记者询问如何保证卫生时■■★■★,客服称★★“都消过毒”◆◆,可记者继续追问■◆■★◆■“烟卡”是如何进行消毒的,客服并未给予回应。